通风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
时间:2025-08-22 20:54 点击: 次
通风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(简称 “调试”) 是系统从安装完成到正式投入运行的关键环节,核心目的是通过科学检测和参数优化,确保系统风量、温度、湿度、压力、洁净度等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规范和使用需求,同时实现节能、稳定、低噪音运行。它是验证系统 “设计合理性”“安装规范性” 和 “运行可靠性” 的最终手段,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、工业厂房、医院、数据中心等各类场景。
一、测定与调整的核心目的
调试并非简单的 “开机测试”,而是针对性解决以下问题,为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:
性能达标:确保风量、风压、温湿度、洁净度等关键参数符合设计值(如舒适性空调房间温度控制在 24±2℃,洁净手术室达到万级洁净度);
能耗优化:通过调整风阀、水阀开度、设备转速(如变频风机),避免 “大马拉小车”,降低风机、水泵、冷水机组的能耗;
运行稳定:排查并解决系统 “卡阻、漏风、异响” 等问题,避免设备过载或频繁故障(如风机因风压失衡导致电流超标);
环境舒适 / 工艺满足:对舒适性空调,保证室内温度均匀、无吹风感、噪音达标;对工业 / 医疗空调,满足生产工艺(如电子厂房恒温恒湿)或医疗要求(如手术室无菌环境)。
二、前期准备工作(调试前必须完成)
调试需 “有备而战”,前期准备直接影响效率和准确性,核心包括 3 类准备:
1. 技术资料准备
需收集完整的设计与施工资料,明确调试基准:
设计文件:通风空调系统原理图、风管平面图、设备参数表(风机风量 / 风压、冷水机组制冷量、加湿器加湿量)、设计参数表(各房间风量、温湿度、洁净度要求);
施工资料:管道 / 风管安装记录、设备安装验收记录、阀门 / 风口安装位置图、保温工程验收记录;
规范标准:依据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 50243)、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 50736)等国标执行。
3. 现场条件准备
确保系统具备调试运行的硬件条件:
系统安装完毕:风管、水管、设备(风机、冷水机组、加湿器)、阀门(风阀、水阀)、风口均安装完成,且保温层无破损;
动力保障:风机、水泵、机组等设备的电源、水源(冷水 / 热水 / 加湿水)已接通,且符合设备额定要求(如电压 380V±5%);
现场清理:风管内无杂物(如螺丝、保温碎料),避免堵塞风口或损坏风机;设备机房、调试区域无施工垃圾,保证操作空间;
人员到位:调试团队需包含 “技术负责人(懂设计)、设备操作员(懂设备启停)、检测员(会用仪器)”,且需提前培训调试流程和安全规范。
三、核心测定内容(按系统流程分步检测)
通风空调系统的测定需遵循 “从风系统到水系统,从整体到局部” 的逻辑,重点检测以下 5 类关键参数:
1. 风系统测定(核心是 “风量与风压”)
风系统是空调系统的 “血液循环”,风量是否达标直接影响温湿度和洁净度,测定内容包括:
(1)风机性能测定
测定位置:风机进出口的风管(需选择 “直管段”,避免弯头、三通等局部阻力件影响数据,直管段长度要求:进口≥3 倍风管直径,出口≥5 倍风管直径);
测定参数:
风机风量:用 “皮托管 + 微压计” 测定风管内的动压(动压与风速成正比,公式:风速 =√(2× 动压 / 空气密度)),再乘以风管截面积得到风量;或用 “风量罩” 直接罩住风机出口风口测定;
风机风压:测定风机进口静压(通常为负压)和出口全压(静压 + 动压),两者差值即为风机的 “全压”,需与设计风压对比;
风机功率 / 电流:用钳形电流表测风机电机电流,功率计测实际功率,判断是否过载(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 1.1 倍)。
(2)风管与风口风量测定
风管风量:对主干管、支管分别测定,验证 “风量分配是否符合设计”(如某支管设计风量 1000m³/h,实测需在 900~1100m³/h 内,偏差≤±10%);
风口风量:用风量罩逐个测定送风口、回风口、排风口的风量,重点关注 “同一房间内各送风口风量是否均匀”(偏差≤±15%),避免局部温度不均。
(3)风管漏风率测定
风管漏风会导致 “实际送风量不足”,需检测漏风率(漏风量占设计风量的比例):
方法:将风管两端封堵,用风机向风管内充压(静压保持 500Pa),测定风机补风量(即漏风量);
合格标准:低压风管(静压≤500Pa)漏风率≤10%,中压风管(500Pa<静压≤1500Pa)漏风率≤8%,高压风管(静压>1500Pa)漏风率≤5%(依据 GB 50243)。
2. 水系统测定(针对空调水系统,核心是 “流量与压力”)
水系统(冷冻水、冷却水、热水)负责 “热量传递”,流量不足会导致空调效果差、设备过热,测定内容包括:
(1)水泵性能测定
测定位置:水泵进出口的管道(同样需直管段);
测定参数:
水泵流量:用 “超声波流量计”(非接触式,无需破坏管道)或 “涡轮流量计”(需安装在管道上)测定;
水泵扬程:用 “压力表” 测定进口静压和出口静压,两者差值(扣除管道高度差)即为水泵扬程,需与设计扬程对比;
水泵功率 / 电流:同风机测定,避免过载。
(2)管道流量与压力损失测定
流量:测定各支管(如空调机组、风机盘管的冷冻水支管)的流量,确保分配均匀(偏差≤±10%);
压力损失:测定管道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(如阀门、弯头处),判断是否因管道堵塞、阀门开度不足导致压力损失过大。
3. 温湿度测定(核心是 “室内环境与系统换热效果”)
温湿度是空调系统的 “最终输出指标”,需分场景测定:
(1)室内温湿度测定
测点布置:
舒适性空调房间:按 “对角线法” 或 “梅花点法” 布置测点,测点距地面 1.2m(人体活动高度),距墙面≥0.5m,每个房间测点数量:面积≤50㎡设 1~3 个,50~100㎡设 3~5 个;
恒温恒湿房间(如实验室):测点密度更高,需覆盖房间各个角落,确保温度偏差≤±1℃,湿度偏差≤±5% RH;
测定时间:系统连续运行 24 小时后(待工况稳定),每隔 1 小时记录 1 次,取平均值与设计值对比。
(2)系统换热部件温湿度测定
空调机组:测定蒸发器(冷冻水侧)的进出口水温(设计温差通常为 5℃,如进口 7℃、出口 12℃)、冷凝器(冷却水侧)的进出口水温(设计温差通常为 5℃,如进口 32℃、出口 37℃),判断换热效率是否达标;
送回风温湿度:测定空调机组送风口、回风口的温湿度,计算 “焓差”(衡量换热能力的指标),验证机组是否达到设计制冷量 / 制热量。
4. 空气洁净度测定(仅针对洁净空调系统)
用于医院手术室、电子厂房、制药车间等场景,需依据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(GB 50073)测定:
测点布置:按 “每 20~30㎡设 1 个测点”,测点距地面 0.8m,距墙面≥0.5m;
测定参数:空气中 0.5μm 和 5μm 粒径的颗粒数量(如万级洁净度要求:每立方米 0.5μm 颗粒≤352000 个,5μm 颗粒≤2930 个);
测定方法:用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,每个测点采样时间≥1 分钟,取 3 次采样的平均值。
5. 噪音与振动测定
噪音和振动影响舒适度和设备寿命,需重点检测:
室内噪音:用声级计在房间内测点(距地面 1.2m,距声源≥1m)测定 A 声级,舒适性空调房间噪音应≤40dB (A)(卧室)、≤45dB (A)(客厅);
设备机房噪音:风机房、水泵房噪音应≤85dB (A)(需采取隔音、吸声措施);
设备振动:用振动仪测定风机、水泵的振动速度(mm/s),通常要求≤4.5mm/s(转速≤1500r/min 的设备),避免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(需检查减震器是否安装正确)。
四、核心调整方法(针对测定不达标项优化)
调整需 “基于测定数据,定位问题根源”,避免盲目操作,常见调整方向如下:
1. 风量调整(最常见的调整项)
若风量不足、分配不均,需按以下步骤调整:
第一步:排查漏风:若总送风量不足,先检查风管漏风(重点是法兰连接、风口与风管接口处),用密封胶或密封胶带修补漏风点;
第二步:调整风阀:
总风量不足:开大风机出口风阀,或调整风机转速(变频风机可提高频率);
支管风量不均:对风量过大的支管,关小其风阀;对风量过小的支管,开大其风阀(调整时需 “逐段调整”,先调主干管,再调支管,避免相互干扰);
第三步:优化风口:若风口风量不均(如同一房间内某风口无风),检查风口是否堵塞,或调整风口叶片角度。
2. 温湿度调整
温度不达标:
制冷不足:检查冷冻水流量(若不足,开大冷冻水阀)、冷水机组制冷量(是否正常启动,制冷剂是否充足)、空调过滤器是否堵塞(堵塞会导致风量不足,换热效果差);
制热不足:检查热水流量、热源(如锅炉)是否正常、空调机组加热器是否工作;
湿度不达标:
湿度过高:开大新风阀(引入干燥室外空气)、开启除湿功能(降低冷冻水温度,提高冷凝除湿效果);
湿度过低:开启加湿器(蒸汽加湿、电极加湿等),或提高送风湿度(如降低新风比)。
3. 水流量调整
若冷冻水 / 冷却水流量不足、分配不均:
第一步:排查堵塞:检查过滤器(水系统需安装 Y 型过滤器)是否堵塞,若堵塞需拆卸清洗;
第二步:调整水阀:
总流量不足:开大水泵出口水阀,或提高水泵转速(变频水泵);
支管流量不均:关小流量过大的支管水阀,开大流量过小的支管水阀(调整后需重新测定流量,确保偏差≤±10%);
第三步:排气:若管道内有空气(导致流量波动、噪音),打开管道最高点的排气阀排气。
4. 噪音与振动调整
噪音超标:
气流噪音(风管内风声大):降低风管内风速(风速≤8m/s,风口风速≤3m/s),或在风管内加装消声器;
设备噪音:检查风机、水泵是否缺油(轴承磨损导致异响),或增加隔音罩、减震垫;
振动超标:检查减震器是否选型正确(承载能力匹配设备重量)、是否安装平整,或在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加装软接头(减少振动传递)。
5. 洁净度调整
若洁净度不达标:
检查空气过滤器:初效、中效、高效过滤器是否安装严密(无漏风)、是否堵塞(需更换过滤器);
优化气流组织:确保洁净房间内 “气流单向流动”(如手术室采用上送下排),避免死角积尘;
控制人员 / 物料污染:进入洁净区的人员需穿洁净服、风淋除尘,物料需消毒后进入。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