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冷剂的具体特性要求
时间:2020-03-17 19:03 点击: 次
对制冷剂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1)热力学特性要求
(1)温度:大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(沸点)不能太高,一般应低于一100C;临界温度应远高于环境温度;凝固温度要低,以免在低温下凝固而堵塞管路。
(2)压力:蒸发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能过低,以稍高于大气压力为宜,以免空气漏入系统;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宜过高,以降低对设备的耐压和密封要求。冷凝压力过高,还会使压缩机压比增大,从而增加耗功,影响制冷效果。
(3)比容:饱和气的比容要小,以减小设备的体积,提高制冷效率。
(4)其他物性:在工作温度范围内,汽化潜热要大,以使单位质量制冷剂具有较大的制冷能力;液体比热要小,以减小节流损失;绝热指数要小,以减小压缩机耗功和降低压缩终温。
2)物理化学性质要求
(1)化学性能:化学稳定性好,高温时不宜分解变质。
(2)黏度:制冷剂的a度应尽可能小,以减少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、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强度,也有利于制冷剂的循环和降低压缩机的耗功,并且可减小系统管径,降低金属消耗量。
(3)传热性能:导热系数应尽可能大,有利于增强传热,从而缩小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体积。
(4)与润滑油的互溶性:制冷溶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质合适。
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。如果制冷剂与润滑油能任意互溶,其优点是润滑油能与制冷剂一起渗透到压缩机的各个部件,为机体润滑创造良好的条件,且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交换面上不易形成油膜阻碍传热。其缺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过多,并且能使蒸发器中的蒸发温度升高。
部分或微溶于油的制冷剂,其优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少,故蒸发温度较稳定。其缺点是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上会形成很多难清除的油膜,影响了传热。
故在选用制冷剂时应根据系统的功能、应用场合、工作条件及其他方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。
(5)吸水性:制冷剂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,这样可减少“冰塞”情况的发生,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。
(6)腐蚀性:对金属无腐蚀性或腐蚀性较小。
3)安全性要求
由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制冷剂的泄漏,故从安全角度考虑,要求制冷剂不易燃、不易爆;对人体无害、无毒、无刺激作用;不污染食品。
4)经济性要求
要求制冷剂能工业化生产、价廉、易得。
另外,还应满足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。
下一篇:水(R718)可以用作制冷剂吗?
1)热力学特性要求
(1)温度:大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(沸点)不能太高,一般应低于一100C;临界温度应远高于环境温度;凝固温度要低,以免在低温下凝固而堵塞管路。
(2)压力:蒸发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能过低,以稍高于大气压力为宜,以免空气漏入系统;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宜过高,以降低对设备的耐压和密封要求。冷凝压力过高,还会使压缩机压比增大,从而增加耗功,影响制冷效果。
(3)比容:饱和气的比容要小,以减小设备的体积,提高制冷效率。
(4)其他物性:在工作温度范围内,汽化潜热要大,以使单位质量制冷剂具有较大的制冷能力;液体比热要小,以减小节流损失;绝热指数要小,以减小压缩机耗功和降低压缩终温。
2)物理化学性质要求
(1)化学性能:化学稳定性好,高温时不宜分解变质。
(2)黏度:制冷剂的a度应尽可能小,以减少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、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强度,也有利于制冷剂的循环和降低压缩机的耗功,并且可减小系统管径,降低金属消耗量。
(3)传热性能:导热系数应尽可能大,有利于增强传热,从而缩小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体积。
(4)与润滑油的互溶性:制冷溶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质合适。
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。如果制冷剂与润滑油能任意互溶,其优点是润滑油能与制冷剂一起渗透到压缩机的各个部件,为机体润滑创造良好的条件,且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交换面上不易形成油膜阻碍传热。其缺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过多,并且能使蒸发器中的蒸发温度升高。
部分或微溶于油的制冷剂,其优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少,故蒸发温度较稳定。其缺点是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上会形成很多难清除的油膜,影响了传热。
故在选用制冷剂时应根据系统的功能、应用场合、工作条件及其他方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。
(5)吸水性:制冷剂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,这样可减少“冰塞”情况的发生,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。
(6)腐蚀性:对金属无腐蚀性或腐蚀性较小。
3)安全性要求
由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制冷剂的泄漏,故从安全角度考虑,要求制冷剂不易燃、不易爆;对人体无害、无毒、无刺激作用;不污染食品。
4)经济性要求
要求制冷剂能工业化生产、价廉、易得。
另外,还应满足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。
(文章来源:网络)(内容仅用于分享和学习,若涉及侵权请10日内告知本网删除)
上一篇:吸收式制冷循环经济性
下一篇:水(R718)可以用作制冷剂吗?